P2P平臺信息披露不僅是監管要求的合規必備項,也是平臺為自身增信的方法之一。可以起到樹立平臺正面、公正的形象,有助于提高用戶信賴度。隨著監管下發“108條細則”,明確要求平臺在信息披露上,做到真實、客觀、透明。
聯連普金一直以來在信息披露上不遺余力,積極響應監管要求,按時披露各項數據指標。
那么信披要如何看呢?聯連普金建議出借人不妨從平臺信息、運營報告、資產報告等幾個大方向入手。
平臺信息
平臺信息是基礎信息,也是必備信息。平臺資質證明及各項證書,會在官網特定板塊進行披露,如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還有專門的合作機構版塊里詳細介紹了平臺接入的機構,如是否接入銀行存管,是否通過國家等級保護評級,要知道銀行存管和等級保護可是合規備案的硬性條件之一。
還有在注冊資本、股東信息、高管團隊、運營團隊狀況等信息披露方面,不僅聯連普金,其他平臺也樂意把這些信息公之于眾,目的就在于亮“肌肉”。公司架構、管理層專業素養,這些均能衡量一個公司的穩定性和管理能力。出借人也可以通過第三方評估并核實這些信息的真實性。
借款資料
包括借款人身份信息、借款合同、抵押物信息、這些基本借款信息披露,有助于出借人清晰了解標的真實性。有一點值得注意:通常情況下,信用貸業務是沒有抵押物。
另外,聯連普金的風控系統自動識別優質借款人,將借款人多達千項的數據鏈入到風控引擎系統中,進行反欺詐+評分,根據借款人基礎信息、地域信息、工作信息、消費信息、信貸信息、軌跡信息、通訊信息、資產價值信息、瀏覽信息等多個維度的畫像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機器學習、基因算法、神經網絡元、邏輯回歸、決策樹等ai人工智能算法,層層淘汰過濾,依據風險定價和授信策略,最終實現對借款人的放款。
運營數據
詳盡的數據披露必不可少,平臺運營數據自然是固定頻次為好,有的平臺一年或半年做一次運營數據披露,顯然提供不了參考價值。目前頭部平臺的常見做法,每月固定時間進行披露。
披露的數據詳盡且維度廣,運營時間、累計交易筆數、累計交易額、借款筆數、借款金額、注冊用戶量、累計出借人等均有詳細披露。此外還有平臺的壞賬率、逾期率等等,這些也是出借人關注的披露信息。
聯連普金提醒出借人應充分了解信息披露的真實性,通過信披數據判斷平臺目前的經營情況是否符合自身出借風險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