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澄邁縣金江鎮的養殖業和餐飲業界說起馮琪平,幾乎無人不知。
2014年,馮琪平投入千萬元在澄邁縣金江鎮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利用全自動化生產線搞起了秀珍菇、杏鮑菇種植。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蘑菇事業便站穩了腳跟,闖出了市場。
2014年,這個澄邁縣的明星養殖戶發現了商機。“偶然一次看到電視上播出安徽省有人把蘑菇做成了億元大產業,我的興趣一下子就起來了。”隨后,馮琪平便只身一人去了安徽學種蘑菇,并堅定了在澄邁規?;N植蘑菇的想法。
在還沒有人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澄邁,想建工廠買設備打造規?;a業,不僅需要大投入,還意味著冒險。
為此,馮琪平將“全部家當”千萬元資金投入蘑菇種植基地建設的同時,還請來了在安徽學習時的老師,量身定制了一條自動化蘑菇生產線。
位于金江鎮山口責任區善井村的蘑菇種植基地,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片整齊劃一的廠房,但廠內乾坤卻讓許多從事過農業生產的人都感到新奇:從菌種培育到菌包生產,從溫度控制到生長過程,種植基地實現了生產環節的電腦操控。
固定比例配比的原料、全自動的菌包生產線、數十間恒低溫培育室、視頻監控蘑菇生長、人工只介入采摘環節。
事實上在2015年,由省農業廳組織赴廈門如意情集團考察金針菇產業時,其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讓考察團印象深刻,而如今馮琪平的“磨菇工廠”生產線與其如出一轍。
如今馮琪平的生產線已經能日產秀珍菇、杏鮑菇2000至3000斤,其中秀珍茹6元/斤,杏鮑茹5元/斤,日產值1.6萬元到2萬元。
工廠建設的21個冷庫和6個大棚也能滿足目前的產量。
蘑菇種植有了效益, 馮琪平還不滿足于現狀,種植基地周邊的數十畝竹林也被他租了下來,利用竹林的清涼在廠房外建起了秀珍菇種植大棚。
隨著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座“蘑菇工廠”,也開始有農戶找上門來尋求幫助,馮琪平則不僅免費提供指導,連菌包也一同提供給農戶。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