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一位消費者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投訴說:“孩子在筆墨文學APP里讀《武極天真》小說,前1981章是免費的,之后的章節就要按章節收費閱讀,僅僅半個月孩子為了閱讀這部小說續費700元。可整部書已經連載到3000多章還未完結,要看完這部小說還得花多少錢都不知道,因為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價。”(7月11日中國消費者報)
平常不太看網文,或習慣閱讀嚴肅文學的人,看到這個3000多章的數字,恐怕都會大吃一驚:這是何等的鴻篇巨制!要知道,一般認知中,《紅樓夢》前80回,曹雪芹寫了近十年,全七卷240多萬字的《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幾乎寫了一輩子,3000多章的連載小說,這么長的篇幅還要做到短時間不停更新,作者真的是文思泉涌,倚馬千言。
一次續費幾十元根本看不了幾個章節的內容(資料圖片)
但稍微了解網文的人就會知道,這種超長文已經成為網文界的風潮,幾大主流網文站,排行靠前的文幾乎沒有一百萬字以下的,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字,恐怕會讓很多大作家都感到汗顏。這種超長文本的出現,一來是為了順應當下網文讀者快速瀏覽,消磨時間的需求,二來也是緣于資本所打造的網文盈利模式,字數越多,連載越長的網文,稿費越高,越容易獲得網站推薦,也越容易吸引長期訂閱的讀者。如果更新頻率夠快,字數夠多,更能“薄利多銷”。而且,只要掌握了流行的劇情套路,讓讀者持續沉浸其中,就能靠章節收費獲取更大的利潤。充值700多元還看不完一部網文,顯然就是被這種套路給“套住了”。
付費網文的充值頁面(網絡截圖)
有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追一部沒完結的小說呢?有那么多已經完結的優秀小說,哪怕買實體書回來慢慢看,都花不了這么多錢。記者調查也發現,這樣且追且充值所花的錢,遠遠多于購買不限量閱讀的會員年卡。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不理智的消費呢,而且除了未成年人,不少成年人也上鉤呢?因為整個網文付費閱讀的邏輯,就是通過不斷刺激“爽點”的內容對讀者進行“釣魚”,然后瘋狂開“副本”加“人物”,靠重復情節“注水”,讓整篇文章冗長臃腫,質量不斷下滑,并且似乎永遠不會完結,從而獲取更多利益。同時,為了讓讀者更輕易地掏錢,網文平臺往往都不會明確告知小說確切的章節數,讀者很容易被好奇心驅使,沖動消費,一不小心就花費巨款,卻踩了“大坑”,清醒之后才懊悔不已,但是卻維權無門。
這種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才能讀完一本小說的套路,實際上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真實知情權。買賣任何商品都需要明碼標價,既然是付費閱讀,除了試閱章節之外,一共多少章節,要付多少錢,應該是明明白白,一眼可見的。否則就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消費者有權要求平臺承擔侵權責任。
網文連載是付費閱讀的起源之一,而且一開始就是從玄幻打怪類的小說開始,這類小說情節離奇,挑動感官刺激,閱讀門檻較低,容易短時間積累大批讀者,也培育了大量具有付費意愿的用戶,可以說對推動版權保護和付費閱讀頗有助益。但網文的過度商業化,也導致整個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內容同質化嚴重,質量嚴重下滑,很難出現精品。如果說網文行業光想著套路讀者“割韭菜”來牟利,那么只會將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民眾的閱讀素養,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思維深度。網絡付費閱讀不能為了流量和賺錢,無底線地迎合低級趣味,向低劣庸俗靠攏,甚至侵害讀者權益。當這種“賺快錢”的火爆假象,成為一個行業的普遍現象時,這個行業不但需要更有力的監管,更需要系統性的監督和規范了。
(原題為《充值700元看不完一部網文?付費網文不能光想著“割韭菜”》作者 屈旌 來源 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