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行情
北京時間11月22日,美團點評(以下簡稱美團)發布2018年Q3業績。在密集的財報季,與“冰火兩重天”的京東和拼多多相比,美團這份財報可以說是相對穩健,增長與虧損齊飛。
兩大主要業務線的收入、毛利、變現率等關鍵數據都在持續向好,新業務也以較快速度增長。但是期內虧損達832億人民幣,即便是經調整后,虧損額也超過了24億。
先來看收入。
2018年第三季度,美團的營業收入繼續保持翻番式增長,達191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97.2%;毛利總額46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33.2%。美團整體變現率由2017年第三季度的9.3%升至2018年同期的13.1%。
美團外賣收入抵2.2個餓了么
第三季度,餐飲外賣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84.8%;實現毛利19億元,增幅達287.3%。
美團核心業務餐飲外賣收入占比變化
其毛利率也一直在提升:從2017年上半年的10%增長到2018年上半年的12.2%,再到第三季度的16.6%。美團在財報中表示,這一季度,單均人工成本進一步下降;餐飲外賣的商家及用戶基礎保持增長;交易筆數達到了1787.5萬筆,較2017年同期增長48.5%。
此前,阿里巴巴也在財報中披露了餓了么第三季度的收入,約為50億元。這樣算來,美團外賣最近一個財季的收入是餓了么的2.2倍。
在整體自然流量增長幾乎停滯的大環境下,美團在巨大體量之下仍保持整體的優化和增長,它的獲客能力和用戶粘性仍在提升:第三季度,交易金額(GTV)為1457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40.0%。交易用戶總數從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的十二個月的2.9億人,增長30.3%至2018年同期的3.8億人;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的十二個月,活躍商家達到550萬,較2017年同期的380萬增長了44.3%。
根據互聯網大數據監測機構Trustdata報告顯示,美團外賣第三季度市場份額約為60%,餓了么用戶DAU有所下降。
營收數字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成本的攀升。本財季美團餐飲外賣部分的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68%,主要是因為騎手隊伍的擴張。畢竟無論哪家公司,在面對融入阿里經濟體后的餓了么這樣一個對手時,都無法掉以輕心,寧愿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推動銷售,也不敢在激烈競爭中喪一城一池。不過隨著雙方競爭加劇,兩者的用戶獲取成本可能都會上升。
2018年第三季度,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實現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46.8%,毛利率也有所提高,達到90.6%。
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的收入、毛利、毛利率變化趨勢
“三季度公司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這得益于我們戰略增長的核心關鍵詞‘Food + Platform’”,美團點評CEO王興表示,“我們在完成新的組織升級后,以‘吃’為核心,建設生活服務業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平臺,不斷深化和提升整體平臺的綜合實力。”
巨虧800億
本財季,美團虧損達到了8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18倍。這個看起來頗為可怕的數字主要來自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之公允價值變動。
包括美團、小米在內,許多公司會在上市前進行的多輪融資中,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而在港交所的會計準則下,這部分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由于上市后估值大幅增加,公允價值的上升也會成為賬面的虧損,但這種虧損并非來源于公司的經營。
在排除優先股的特殊會計處理后,經調整后的虧損凈額為25億元人民幣,盡管同比增加158%,但較上期財報出現收窄。 這部分虧損主要是由于持續擴大的銷售營銷成本、研發開支和行政開支,這三項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了45.2%、95.1%和152.1%。伴隨著技術研發的高投入,美團還在財報中強調了“技術驅動型公司的價值”。
虧損還受美團加大投資新業務、拓展網約車的影響。據美團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美團將不再拓展網約車業務。隨著本季虧損的收窄,美團未來的虧損預計將進一步收窄。
摩根士丹利預期,美團有望于2019年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基礎上實現盈利,美團強勁的到店和餐飲外賣業務盈利增長有望抵銷新業務造成的虧損。
to B是新的增長點
在這份財報中,美團圍繞餐飲B端供應鏈的努力也得到了體現。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新業務及其他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達471.3%,延續了上期財報超過400%的高增長;交易金額實現164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83.1%;變現率由6.8%提升至21.1%;新業務及其他部分的毛利率大幅度提高,由上一財季的-76.4%提高為-37.4%。
新業務收入、毛利、毛利率變化趨勢
其中,美團在餐廳管理系統(RMS)及供應鏈解決方案的相關業務在2018年三季度均實現了高速增長。
但新業務部分目前尚未盈利,毛損達13億元,銷售成本從去年同期的3億元驟增到48億元。美團在財報中稱,這主要是網約車司機相關成本增長、收購摩拜而產生的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增加等等。
美團在財報中強調了其在餐飲供應鏈方面的業務——快驢進貨。其通過聚合商戶需求,最大程度縮短供應商到餐飲客戶的中間鏈條,為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提供持續的改善和效率提升。在商戶端開展的一系列新業務帶來的增長,將成為美團未來的增長新引擎。
在美團對商家側服務(包括供應鏈解決方案和餐廳管理系統)和對消費者側服務(非餐飲外賣服務,試點網約車服務和共享單車服務)收入雙雙增長的擠壓之下,一直以來的核心業務外賣占總收入比例降低至58.6%。未來,新業務可能在美團總營收中占到越來越高的百分比。
在to C端插下紅旗后,美團一直在加大對B端業務的投入。 早在美團剛上市時,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接受采訪時就表示,美團優先考慮資源投入產出比更高的領域,比如,商家IT系統、供應鏈領域。
更早之前,王慧文也提到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結束,下一波中國互聯網發展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也就是供給側改革。
美團對于“新業務”的態度非常明顯:就是要不斷嘗試。王慧文曾在接受《第一財經周刊》采訪時表示,美團在每個新領域都有興趣去試一下。在拼多多火起來之后美團也做過拼購;美團打車也經歷了嘗試-收縮的路徑;近期還有消息稱美團以“商業模式無法跑通,也很難實現盈利”的理由關閉運營了一年的分時租賃業務。
新業務的板塊總是和人事、組織架構的調整勾連起來。10 月底,美團宣布進行上市后的首次架構調整,其中,餐飲B2B升級為快驢事業部;今年3月,前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加入美團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大零售事業群B2B事業部,希望為小微商戶提供以科技為核心的服務,幫助商家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
“過去我們大力投入和發展消費側的數字化,但商戶端供給側的數字化才剛剛開始,美團希望持續通過科技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傳統商家,幫他們實現數字化,更好地踐行’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王興表示。
就在財報發布前,美團收盤較前一交易日上漲超過2%。這個數字無視了美團前一天的負面消息——被職業打假人王海舉報“涉非法經營支付業務,可被挪用或吃利差的資金高達7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