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需求、個性化的服務、品類豐富的終端,設備的連接、數據的流轉、場景的構建,IoT(物聯網)使得“數字化生存”繼續深化。面對巨大市場機會,廠商也顯示出了極大熱情。
多年前,華為已經進軍IoT領域,但在相關戰略方面,卻一度留下懸念。直到2018年下半年,懸念才漸漸揭開:8月末,華為基于IoT互聯互通的“方舟實驗室”掛牌成立,同時推出布局智能家居的“方舟計劃”。12月末,華為發布AIoT生態戰略,“方舟實驗室”啟用,智能生活館進駐杭州。
據釘科技了解,華為AIoT戰略,旨在從入口、連接、生態三個層面構建產品矩陣,并以涵蓋云、邊、端、芯四層架構的HiLink和以華為自身AI技術為基礎的HiAi作為技術支撐。按照華為方面的表述,連接方面,已接入3億臺設備、2億個家庭,并與全球范圍內15家頂級汽車品牌進行了合作;生態方面,已有100多個品類的200個品牌加入。
對于華為而言,全面進軍家電領域會是IoT布局的下一步。
這樣看來,從技術賦能到平臺搭建再到伙伴接入,華為在IoT領域已經有相當的基礎,不過,生態層面來看,一個環節仍不充分:自有品牌的終端設備,特別是各類家電產品。釘科技認為,
華為進軍家電全品類有其必要性:
其一,完整搭建IoT生態的需要。
布局IoT,智能家居是華為的一個切入點,釘科技認為,在智能家居方面,如果只有手機、路由器、智能燈、音箱等,沒有其他家電產品特別是大家電的支持,很難做到真正的互聯互通和規模化運營。對于華為而言,進軍家電全品類不僅在于使自身有能力形成完整的家居場景,更多在于以真實的產品探索如何作為平臺更好地與合作伙伴展開合作。
其二,與三星展開較量的需要。
手機業務方面,華為以超越三星為目標,事實上,二者的較量在未來很難被限制在手機領域。另外,釘科技認為,即便是競爭智能手機排位,依舊是綜合實力的比拼,“入口”和“控制器”也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
三星在家電領域有豐富的品類也有相當的地位,在后續競爭中,華為需要改變爭取更大的主動。從競爭結果來看,“獲勝”的一方會被更多的伙伴和用戶選擇,華為豐富終端品類,符合用戶需求,也可以為合作提供示例。
其三,應對Ov小米競爭的需要。
就目前來看,“華為+榮耀”的組合雖然在國內市場保持頭部地位,但位置并非不可撼動,近年來,OPPO、vivo相繼表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而小米,也通過設中國區重新表現出對國內市場的重視。
與前文提到的“華為與三星的較量是綜合實力的博弈”類似,Ov小米也在積極布局IoT,特別是小米,在大家電方面已經收獲了一些市場認可。在釘科技看來,對于華為而言,全面進軍家電領域是一次重新出發,也是戰略防御。
從必要性上來看,華為如果全面進軍家電領域,將不僅僅是為終端品類的豐富,同時是為手機業務構筑另一層壁壘,通過多終端與手機的連接,豐富其使用場景并延伸其能力和價值。
事實層面,華為已經有了實質動作:
釘科技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來自產業方面的多個信源表示,華為系的榮耀正在組建電視團隊。2018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榮耀手機總裁趙明對此作了基本確認:“我們確實有在電視方面布局,目前正在準備和考慮當中,我們希望為電視行業帶來一些改變,要不然就不做。”
年末,來自外媒的報道稱,華為要進軍智能電視領域,線索來自一項商標保護文件,名為“華為AI Window”,標的物與液晶面板和智能電視有關,計劃6個月內推向市場。
12月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華為公司在北京共同簽署合作建設5G新媒體平臺框架協議。有消息稱,華為在5G網絡及4K、8K超高清顯示技術領域均有布局,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簽署合作協議,是對推出電視產品的有力支撐。
釘科技認為,從產業信息、趙明表態和商標保護文件來看,華為進軍智能電視基本是既定事實,華為也的確有這方面的能力:華為的優勢在于海思芯片,據了解,其有著面向機頂盒、4K/8K高清場景的完整解決方案。面板方面,華為與面板巨頭京東方等在小屏上已有合作,在大屏上推進合作沒有障礙。借由“華為+榮耀”雙品牌聯動,華為在電視市場也有可能復制手機市場的成功。畢竟,資金實力雄厚的華為,有能力與其他電視企業打一場持久戰。
另外,華為系已經有了路由器、智能音箱、照明產品,華為消費者業務 CMO 朱永剛則表示華為將會以三個生態圈產品打造 AIoT 的入口:以手機為主入口;平板、PC、穿戴、HD、AI 音箱、耳機、VR、車機等為輔入口;最后則是包括照明、安防、環境等類別的 IoT 硬件。
那么,未來向其它家電類別擴展,在后續或許也會是自然而然的,因為入口之后,需要完整的場景。小米就是從電視開始,逐漸擴展大家電品類,在技術方面更有優勢的華為,可以“復制”這條路線。
當然,就像上文提到的,釘科技認為,對于華為而言,進軍家電全品類更大的意義應該在于以真實的產品探索如何作為平臺更好地與合作伙伴展開合作,在自有體系內打造范本。畢竟,華為更擅長的是智能、連接和交互,在更強調優勢能力互補的物聯網時代,華為的目的應該不會是通過涉足家電領域挑戰領域內的合作伙伴和其影響力。
就像榮耀方面表述過的那樣,華為和榮耀的“邊界擴張”會有節制地進行,把更多的廠商團結起來,做大“蛋糕”之后,華為就可以在自己更擅長的領域爭取到更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