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起安全事件發生后,順風車業務迎來大整改。滴滴宣布將從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范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隨后,高德宣布暫時下線順風車業務,嘀嗒出行也暫停了順風車業務的深夜運行。
如今,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嘀嗒出行早已恢復順風車業務,高德也被曝重啟順風車,已開始在廣東、武漢等城市招募車主,滴滴順風車則依舊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
在下線的325天,滴滴順風車都做了哪些整改?這款產品將會變成什么樣子?滴滴CEO程維、總裁柳青以及順風車核心高管團隊給出了答案。
這可能是一款最難用的順風車產品
據介紹,在過去的300多天里,滴滴順風車共迭代了12個版本,優化了226項功能,新的順風車產品方案更聚焦真正順路、真實身份核實以及全程的安全防護。
為了保證真正順路行程,滴滴順風車永久下線用戶真實頭像、性別等個人隱私信息,實現去社交化,限制車主接單次數、去掉附近選單功能、增加車主常用路線設置,確保無法隨機挑單。
為了保證真實身份核驗,在原有的實名認證基礎上,推出視頻驗證功能,即在提交身份資料時以視頻動態的形式采集,并在多個環節要求人臉識別,盡最大可能確保本人接單。同時,考慮到線下乘車環境的復雜多變,滴滴順風車提出了“信息核驗卡”功能,該功能提供給司乘雙方在乘車前再次驗證對方身份的機會,幫助用戶識別風險,避免可能出現的線上和線下實際人員身份不一致情況。
在全程的安全保障上,與網約車一樣,順風車APP內也將增加110報警、行程分享、路線偏移提醒等守護功能。同時,滴滴順風車還將為用戶每次行程免費提供最高120萬/人保額的駕乘人員意外險。
對于最受關注的女性用戶,滴滴推出了女性專屬保護計劃,女乘客和女車主可以看到合乘用戶的一系列信息:比如當前接單車主駕齡、車齡,通過人臉識別的具體時間等。而在長距離出行等特殊場景下,平臺也會要求合乘用戶多次人臉識別,提醒女性用戶開啟行程分享并主動對行程進行錄音等。如發生軌跡偏移、長時停留等異常情況,會對用戶進行預警。
對于車主來說,這些整改措施使接單變得有點繁瑣,連柳青也禁不住感嘆,“當順風車不順風,車主每天都被要求刷幾次臉,我們可能在做一款最難用的順風車產品。盡管如此,還不一定能百分百解決問題,不一定能讓它百分百安全。”
其實,對于是否還要繼續做順風車,滴滴內部糾結了很長時間。柳青坦言,“之前順風車每天服務100萬到200萬人,滴滴每天服務2000萬到3000萬人,順風車只占5%到10%,為了這個業務我們要不要承擔這么大的風險,這些問題在團隊內部都是有很大爭議的。”
滴滴現在決定要做,是因為背后還有很大的用戶需求。程維說,“過去一年思考最多的就是責任,思考滴滴對用戶、對司機、對社會的責任。現在深刻意識到,出行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安全,對于順風車等滴滴所有產品,我們內心的標準就是可以放心讓我們的家人使用。”
根據滴滴順風車總經理張瑞介紹,目前順風車業務還沒有上市時間表,但未來順風車恢復試運行,會先考慮開放市內和白天的場景,并在試運行期間免收信息服務費。
順風車上線不以盈利為目標
滴滴成立至今一直處于燒錢和虧損狀態,程維表示,在過去包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不會把盈利當成最重要的目標。順風車如果未來要上線的話,也一定不會把規模和盈利當成主要目標。
根據公開數據,滴滴2018年全年虧損達到109億元,成立以來累計虧損額可能超過390億元。日前,還有外媒消息稱,滴滴正計劃募資最高20億美元,對此,程維沒有明確否認,只是說“不方便回應”。
此次程維、柳青以及多位順風車高管集體亮相媒體開放日活動,也可見滴滴內部對順風車業務的重視。程維稱,“如果順風車業務要上線,肯定要跟各級主管部門去匯報溝通。”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滴滴在車輛合規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
據上市交通委員會披露,從7月8日開始,滴滴和美團打車已經連吃了10天罰單,僅7月17日當天在“網約車黑名單預警系統”中的9335輛不合規車輛還在接單,其中,滴滴平臺占7063輛,占比超7成。
安全整改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事,滴滴今年在安全方面的投入預算超過20億元,這些投入能將平臺網約車整改到什么程度,還需要邊走邊看。
多家平臺搶占順風車市場
滴滴順風車下線整改后,多家競爭對手已經進入這個市場。
老牌軍嘀嗒出行被認為是最具實力的競爭者,在春節期間大出風頭,推出春節公益行活動招攬用戶。有用戶表示,滴滴順風車下線后,就只能選嘀嗒順風車了。
今年2月,哈啰出行上線順風車業務,一開就計劃300多城,包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等熱門城市,可謂“來勢洶洶”,但從用戶的反饋來看,哈啰順風車還存在乘客體驗差、訂單不足等問題。
6月6日,高德地圖被傳將重啟順風車業務,并有網友貼出了高德招募順風車司機的頁面。對此,高德向媒體回應稱,近期其公益順風車確實計劃在部分城市上線。與之前相同,高德順風車還是堅持不抽傭、不營利的模式。
7月份,曹操專車也開始招募順風車車主,并計劃于今年9月正式上線順風車業務。
多家平臺入局,無疑加劇了順風車市場的競爭,滴滴是否感受到了壓力?張瑞直言,“壓力肯定是有的,有競爭就一定有壓力,但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
具體來看,這么多平臺入局,首先印證了順風車業務的價值,其次,順風車市場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大家都在摸索,市場盤活后,有利于行業標準的建立。
程維則進一步補充說,過去幾年滴滴的重心早已不在競爭上,就像當年優步跟滴滴還在競爭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就做了決定,不會再有大規模的補貼,行業最終還是要回歸理性。
網約車行業上半場比拼價格戰,下半場更注重服務。“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依然是一個新興行業,還在探索早期。”程維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