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融媒·四川新聞網記者 許雨珂
成都大運會開幕在即,隨著大運村正式開村、各國和地區運動員代表團陸續入駐,大運村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地球村”。成都大運會遵循“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在大運村建設運營中積極植入綠色低碳措施,著力詮釋讓全世界青年感受美麗中國、美麗四川建設的生動縮影。
大運村“風之谷”通廊
(資料圖)
“建改結合”全面融入成都大學
大運村坐落在成都大學校園內,以“建改結合”方式籌建,總占地面積約8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6萬平方米,劃分為運行區、國際區、居住區、交通區、輔助區及賽訓區,包括村內公寓、運動員餐廳、代表團服務中心、醫療中心、健身中心等多個服務保障設施。大運村既能滿足賽事要求,又能滿足賽后高校教學的使用條件,代表團入住的公寓此前為學生公寓,所有新建建筑設施賽后也將轉為成都大學教學及活動辦公樓,最大程度實現了賽后的可持續利用。
科學設計 多維度源頭降碳
大運村新建建筑設施在規劃布局時,盡量利用地形高差減少土方量,從而降低原始生態擾動和建造碳排放。同時利用校園既有植被,并通過喬灌草的合理搭配豐富地表植物層次,大運村綠化率達到50%。根據不同空間的負荷特性、使用時間差異等情況,量體裁衣地采取多種冷熱源空調,實現主要功能房間70%以上分時分段調控、獨立啟停,極大降低空調能耗、降低碳排放。設計安裝了雨水回收與利用、智能燈光控制、樓梯間照明紅外感應等智能化系統,對供配電參數進行監控、儲存,有效提高了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生活服務中心的“風之谷”,利用傳統建筑“冷巷”原理,將多功能大廳與商務商業用房之間的公共空間打造為南北通透的半室外通廊。經2022年夏季實際監測,自然風穿過由寬變窄的“喇叭口”區域時流速加快,形成負壓,從而帶來更多的室外氣流,也自然帶走了室內的熱空氣和濕氣,從而減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碳排放。因為該區域不需要空調,1年能節電7萬度,按1個普通家庭1年3600度電計算,可滿足1個家庭20年的用電量。
“低碳魔方”互動裝置
住宿凸顯低碳運營理念
大運村居住區共分為A、B、C三個區域,共10棟公寓。公寓房屋內設備設施齊全,運動員們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房間內配備了洗漱包,其中沐浴液、洗發水等洗護用品為100毫升容量定制款,相較于酒店普通小包裝更環保。
同時,堅持“能租不買、能借不租”原則,簡化屋內陳設,房間內除易耗品95%的物資為租賃,可回收再利用;毛巾換洗頻次降為2天一次,布草換洗頻次降為3天一次,垃圾桶也做到了干濕區分離。運動員床鋪通過加裝尾凳加長至2.3米左右,賽事結束后,床具可重新組裝為大學生組合床構造,實現資源循環長期利用。
低碳場景增強運動員參與感
在大運村休閑商業區放置的“低碳魔方”互動裝置引人注目,該裝置運用太陽能轉換電能、AI即時對話、判定可回收物品兌換碳積分分值等新興技術應用與低碳環保概念結合,運動員和嘉賓將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放置回收點,即可自動掃描并打印出碳積分小票,憑小票可以兌換特色小禮品,鼓勵參賽運動員積極參與環保活動,踐行綠色低碳理念。
原標題:天府融媒看大運丨大運村的“低碳秘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