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君
□ 法治日報全媒體通訊員 羅茲洪 丘林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不離婆,秤不離砣”“一個瓶一個蓋,自家老婆自家愛”……在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廣福鎮廣育村,村婦聯主任鐘某正柔聲細語地運用客家古訓對發生爭執的黃某夫婦進行勸解。在其勸解下,有家暴傾向的黃某認識到自身過錯并向妻子道歉,兩人最終重歸于好。
近年來,廣東省梅州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運用深厚的客家文化,在蕉嶺縣廣福鎮創新探索“以文化人解事、豐富載體說事、聚合力量理事”的定分止爭“客家圍屋工作法”,巧用客家家訓謠諺、宗祠調解室、村民理事會等載體和主體為百姓化解糾紛。三年來,該鎮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893件,成功調處879件,成功率達98.43%。
諺語家訓奏響“和睦曲”
廣福鎮位于閩粵邊界,針對農村邊界土地糾紛、林權糾紛、鄰里矛盾、家庭糾紛等較為突出的問題,廣福鎮注重發揮客家文化的熏陶作用,利用生動活潑,精辟精巧的客家山歌童謠、俚語俗諺、家風家訓等,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引導人們明辨是非、修德自律、講信修睦。
豪嶺村鐘某新在與鐘某平相鄰的院墻過道中施工遭到阻攔,雙方因此發生沖突。村調解主任從客家俗諺“遠水唔救近火,遠親唔當近鄰”“親戚常來往,鄰里勿結怨”入手,動之以情、釋之以法,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據了解,廣福鎮聘請了9名熟悉客家謠諺的調解員,通過“說唱”客家謠諺的方式現場調解,激活謠諺中的“仁愛禮義”文化,協助當地調解組織引導當事人從內心化解怨氣。
曉以法律法規,述以祖訓大義。廣福鎮還積極搜集整理民間流傳的家風家訓并張榜公告,將祖訓家規融入調解工作中,實現情與法結合,成功化解各類糾紛230余起。
鄉賢能人解憂“總動員”
廣福鎮充分撬動本地鄉賢、客家巾幗、外出商賈等力量,積極吸納各類賢能加入人民調解員隊伍,以全國模范司法所長丘雄彬為代表的一批品牌調解工作室發揮著積極作用。
2022年,廣福鎮鐘某、王某與福建武平縣十方鎮林某合伙在十方鎮施工。其間,王某因操作不當發生意外,喪失勞動能力,其家屬要求經濟賠償,但另外兩方認為金額過高,經武平縣相關部門十余次調解無果,矛盾愈演愈烈。為此,粵閩聯防聯控委員會主動邀請廣福鎮廣育村“叔公頭”老黃叔,利用其在福建的親友關系,開導他們“將心比心,各退一步”“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最終做通三方思想工作,成功化解糾紛。
在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的鄉村,客家婦女用她們獨有的柔性力量與智慧,參與矛盾糾紛化解。2020年以來,廣福鎮積極撬動巾幗力量參與群防群治,有效調解涉家庭、鄰里等各類糾紛130余起。
村民王某麗的丈夫在外打工,上有婆婆下有兩個小孩,生活并不寬裕,可王某麗卻熱衷于打麻將,疏于家務。婆婆看不慣,導致婆媳關系愈發緊張。村婦女主任徐某珍了解情況后,一邊教育王某麗要懂得“家和萬事興”的道理,一邊給她介紹了保潔的工作。婆婆見兒媳開始踏實勞動,便主動照顧孫子,料理家務,而且對兒媳體貼愛護,全家人其樂融融。
廣福鎮還以同根同源的客家文化為締結紐帶,緊密聯系廣州、深圳等商會,多次組織“連鄉”愛心公益活動,多次與毗鄰的閩地鄉鎮開展聯誼聯建活動,妥善解決留守兒童“教育難”、農村群眾“增收難”等問題。
祠堂板凳聊出“和文化”
鐘某、徐某因宅基地糾紛,互不相讓甚至大打出手。村干部知道后,帶著他們來到祠堂門口,讀完祠堂對聯“同庚聯兩姓、義氣貫千秋”,接著又講起了祠堂來歷:兩百年前鐘、徐兩姓的同庚結拜兄弟,共建了這座祠堂。
“今天你們作為后世子孫,為了爭宅基地大打出手,對得起列祖列宗嗎?”鐘某、徐某聽了村干部的話后羞愧萬分,繼而握手言和,以兄弟相稱。
廣福鎮將祠堂文化、鄉賢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機融合,將祠堂打造成為村民自治議事場所,配套制定村規民約議事規則、成立宗祠調解室,對涉及土地糾紛、家庭矛盾、鄉風文明等重大事情拿到祠堂“說一說”。自2020年以來,該鎮利用37個祠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30余件,動員群眾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300余畝,幫助解決各類突出問題20余個,信訪量下降60%,收到了“小事不出祠堂”、祠堂變“治堂”的效果。
夏夜,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常在門口擺上圓桌、坐著板凳,一邊納涼一邊閑談。廣福鎮發動各村黨組織牽頭,登門開展夜談活動,鼓勵群眾把矛盾問題、意見建議擺上桌面談。通過通俗易懂的客家俚語故事,邀請村內人大代表、老黨員、退休老干部等擔任調解員,強化村級法律顧問、政法干警、司法所、綜治辦等力量,避開矛盾鋒芒,心平氣和把話說清楚、講明白。
葉田村張某與鐘某姑侄間的土地糾紛涉及贍養權利義務、遺囑繼承、家庭土地承包確權等方面,村“兩委”幾經調解無果。鎮司法所邀約雙方坐在同一條板凳上,以梅州《孝女彩金》的故事為切入點,對雙方耐心勸導、感化,同時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詳細解讀民法典相關條文,最終雙方握手言和,姑侄重拾親情。
今年以來,廣福鎮共開展夜談活動20余場,參與的黨員群眾300余人次,收集到涉及路燈維護、道路硬化、水渠修繕等意見建議60余條,采納實施40余條。